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31节 (第3/4页)
南的战局。 ??原来,之前被孙害死的滕胤和吕据都是皇族孙壹的妹夫。滕胤和吕据一死,孙壹的处境就变得不妙了。公元257年,就在魏国大将军司马昭坐镇丘头,准备讨伐淮南诸葛诞的时候,孙壹终于承受不住心理压力叛逃到魏国。 ??司马昭闻听此消息,大喜过望:“孙壹来得可真是时候啊!”为什么这样说?眼下正值开战前夕,诸葛诞寄希望获得吴国的支持,可吴国皇室成员却率先投奔魏国,这无疑会对诸葛诞的士气造成巨大打击。 ??孙壹因为选择了恰当的时机受到司马昭格外礼遇。 ??他官拜车骑将军、开府治事,封吴侯,授八命之礼。八命之礼是仅次于九锡之礼的殊荣。司马昭还嫌不够,又把曹芳当年的嫔妃邢氏赐给孙壹为妻。居然拿先皇的嫔妃当赏赐,司马昭的强权和跋扈可见一斑。 ??淮南三叛:天意难测 ??回到魏国淮南战场。刚一开战孙壹就叛变到魏国,司马昭的朝廷军士气万分高昂。而南战区统帅——荆州都督王昶也逼近江陵,成功地牵制住吴国南线军队。 ??几天后,在淮南郡寿春城的西北方和南方几乎同时出现了两支军队。 ??先说从南边来的军队,正是吴国大将军孙派来的援军。这支军队约三万人,由吴将文钦、唐咨、全端、全怿、全静、全翩、全缉等人统领。文钦和唐咨都是魏国叛将,文钦随毌丘俭勤王失败后逃到吴国,那么,这位唐咨又是什么来头呢?早在魏文帝曹丕时代,一次,曹丕借着外出巡查的机会强行征召青州都督臧霸入朝为官,收缴了臧霸的兵权,因为这事激起青州军界动荡,唐咨当时是青州将领,趁乱举兵反叛,后逃亡吴国。再说全端、全怿、全静、全翩、全缉等人,这一大家子都是吴国重臣全琮的宗族子嗣。 ??全氏出自江东吴郡士族,因为孙鲁班(全琮后妻)的关系,当年免于遭受孙权的压迫;不仅如此,吴帝孙亮的老婆全夫人(同样得益于孙鲁班的运作)刚刚晋升为皇后;全氏由此成为吴国自始建以来最显赫的外戚家族,族中成员多执掌兵权、位居高官,且有五人被封侯。在“吴郡四姓”被孙权相继迫害后,全氏跃居为吴国第一望族。 ??此时,寿春城中的士卒见到吴国援军不禁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。 ??但很快,喜悦又被恐惧淹没了。 ??“看西北方!朝廷的大军也到了!” ??“那帅旗上写着王字,莫非是豫州都督王基?”的确是王基。自他两年前剿灭毌丘俭后,威名便响彻江淮。 ??这时候,司马昭率主力军滞留在临近项城的丘头,他让王基做了前锋统帅,更兼任扬、豫二州都督,这打破了多年扬州和豫州分开管辖的惯例,王基的声势可谓如日中天。 ??随着王基一声号令,前锋魏军纷纷散开,对寿春城展开了合围。不过,围城是个很缓慢的过程,正当王基率军包围寿春的时候,文钦、唐咨以及全氏诸将率领的吴国援军也抵达寿春城外围。 ??文钦望着寿春城外渐渐合拢的魏军,当下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决定,他竟下令全军冲进寿春,协同诸葛诞一起守城。于是,三万吴军绕到寿春东北方,从魏军部署最薄弱的地段一窝蜂全涌进城中。 ??原本,城外吴军和城内的诸葛诞对魏军形成夹击,局面相当有利,但文钦为何会做出这么个荒唐的决策? ??揣摩他的心思,很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。其一,守城战中,守方凭借坚固的城墙,伤亡远低于攻方,文钦大概是想保存实力;其二,诸葛诞携十六万大军投降吴国,文钦和全氏诸将则仅有三万人,他们在城外打得再漂亮也只能算作牵制魏军的配角,如果和诸葛诞一起守城,无疑会加重他们的分量;其三,文钦大概是想起两年前自己和毌丘俭分散作战导致失败的惨痛往事,吃一堑长一智,故这回选择了一个截然相反的打法。 ??这下,文钦等人与诸葛诞会合,寿春城瞬间集结了近二十万大军。而王基的几万前锋在寿春城外刚刚完成合围,恰似一张单薄的渔网网着一条大鱼。 ??刚开始,司马昭得知王基没挡住吴军相当不满,他接连将两名裹足不前的将领斩首以激励士气。继而,他开始冷静下来重新审视战场形势:倘若诸葛诞突围,王基必然无法阻挡……可是,三个魏国叛将齐聚寿春,这不正是将他们一网打尽的良机吗?想到这里,司马昭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。 ??“将二十六万大军统统交由王基指挥